許多人以為,街賣是一份低門檻的工作,所以才會有許多弱勢者從事。
但低技術門檻的工作比比皆是,且街賣也絕非低門檻的工作:夏天早上悶熱、下午暴雨;冬天賣到四肢冰冷。天氣再熱也不敢喝太多水(因為行動不便、廁所距離很遠)、吃飯要找無障礙空間、被警察取締、還要拉下臉向路人推銷,忍受冷潮熱諷......。
如果不是有高度的覺悟與毅力,絕對撐不了幾天就放棄了。而為什麼最後卻選擇街賣這份工作?主要是基於以下三個原因:
▍1. 經濟考量:
經濟考量是受訪者選擇成為街賣者的最普遍原因。街賣收入實際上高於一般民眾的預期,至少超過最低薪資或家庭代工的收入,幾位受訪者都談到這點:
(街賣者A):因為我們那時候離開社福單位的時候,一個月,不到平均最低薪資……那時候,政府如果設一萬七的話,它一萬出頭而已,差很多。那,在這邊……整年度這樣平均的話,矣,至少我們兩個至少都有超過基本薪資……會比以前在公司好。
(街賣者B):因為我要來養媽媽,我要養媽媽。因為我媽已經86歲了,阿她已經失智了,阿怕他跑出去不知道路回來,也怕她摔跤,沒人侍候他洗澡幹嘛的,也是一個危險……所以我們兄弟姐妹就商量,說要請一個外勞來24小時照顧她。啊我就沒辦法...我本來是在家裡修改衣服,我自己是可以過,如果不要負擔我媽,我自己是可以過。阿為了要顧我媽媽的一個月一萬塊錢,我一定要出來做這個阿。
然而,這樣的經濟壓力,未必是個人的經濟考慮。如果沒有照顧親人的壓力,個案未必會選擇成為街賣者,正如受訪B所說:「如果不要負擔我媽,我自己是可以過」。
▍2. 工作形式考量:
街賣者因為生理上或個性上的問題,無法因應一般公司的工作型態,而街賣擁有的自由度或彈性,就成為他們的選擇。例如有人曾提到自己無法負荷先前工作上的肢體負荷,所以選擇離開。像是受訪C提到的問題:
(街賣者C):因為我本身是有憂鬱症,長期以來都有在吃藥,就算吃了藥,很容易因為外面的聲音醒來,……可能到四點,六點才會睡著,睡了又醒,又會做惡夢,一般公司對我來講不是這麼適合,因為我沒辦法這麼早起,做這樣的工作對我來說比較彈性,比較不會有困擾,因為有時候我要拿藥看醫生。
街賣者F在訪談過程中也提到,即使集團內的街賣者相較於個體戶有較多的工作約束,也不會像一般公司有硬性的契約規定,許多集團員工習慣自由工作:
(街賣者F(組織老闆)):我們賣的人(街賣者)要休息你也不能說不可以啊,沒有辦法說不可以嘛。我們這是不像公司的公司,只要你有辦法照顧自己就好,所以你真的有事情不舒服,你想休息,累了,也不會有人去管你,不過也是會有這樣的人,就只是想要休息,都不會去想說你一天在這裡吃住花多少錢,還要生活,休到連生活都有問題,我雖然可以幫你,幫你一次兩次,到了第三次你都不會覺得不好意思嗎? 而且同事之間也會看啊,對不對,人家去上班你沒去上班,同事就會想既然他可以休息,那我也休息啊,不過在我們這裡不會這樣,都會提前講,像母親節到了,他們就會講說要休息幾天,不是我們規定的,像是有人說他要回去桃園陪媽媽兩天,那他就休兩天。
▍3. 環境氣氛考量:
相對於利益導向的工作環境,街賣環境可能遇到更多的同理者(即使仍有少數環抱歧視心態的民眾),這樣的環境氛圍也是特定個案青睞街賣行業的原因之一。這樣的心態出現在街賣者A、C、E身上,尤其是C:
(街賣者C):就是在公司裡面難免會有一些利益關係,像我們以前是打件的,有些人會用一些心機,我不知道怎麼說……就是想多賺一點。
(街賣者A):因為以前是按件計酬,……有時候其他人會搶你的(工作),打一些信用卡資料,打一筆五元,他就會想辦法搶走你的件數……影響就是互動愈來愈差,本來像朋友一樣,待的愈久反而找不到像一開始進去的熟悉感……感覺心的距離愈來愈遠。
(街賣者C):……我覺得(現在)畢竟比較沒有那樣的利益關係,我比較喜歡現在這樣人與人之間比較單純。
(街賣者C):自從賣了這個,我才發現我蠻喜歡這種感覺的,以前比較怕跟人家講話,現在就比較不怕,所以我一直持續做這樣工作的原因之一是我喜歡這種感覺,可以認識很多人,這些人給我很多鼓勵,給我很大的勇氣,有時候天氣冷……得要死,有時候客人的一杯飲料一句話,都讓我很感動(哽咽)
-小結
因此可以看出,糅合以上元素的街賣,其實有著不可取代性;也代表了台灣就業市場一直都是資方市場,工作從來是考慮老闆需求,而非勞工需求,缺少友善工作機會。
photo by Denny Chen
【嶄新的街賣】為什麼選擇成為「街賣者」?
Reviewed by
Unknown
on
凌晨12:28
Ratin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