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夥伴隨筆】 三姊弟布丁背後:弱勢銷售的三道陰影
by.剛勇
Re: [討論] 有人一樣覺得三姊弟布丁濫用同情心嗎?
http://bit.ly/1PPTyVF
http://bit.ly/1PPTyVF
回想起兩年前開始關注街賣議題初期,當時內心充滿著許多糾結與矛盾。
大多數人都曾向弱勢者購買過商品,我也不例外。但即便有不算少的經驗,在投入計畫之前,我是非常,非常害怕接近街賣者的。這股恐懼成因十分複雜,但倒不是所謂背後有黑道掌控、買了就是被坑等耳語。街賣讓我個人感到難受的,是接近過程無法停止擔心:對眼前這名必須在街頭推銷商品維生的街賣者而言,叫賣過程是否正壓抑著尊嚴?是否此刻心裡充滿著難堪與窘迫?今天我付了一百塊拿走一條十元的口香糖,街賣者感受到的是溫暖還是羞辱?
雖然難以明顯劃分,但可確定的是:我們大多數人,包含許多街賣者[1]本身,都認為街賣一詞的性質與流動攤販是不相同的。或許來自於身心障礙、經濟匱乏等顯性弱勢等因素,這股微妙的差異感,使人在付款時的目的不一定是商品本身。
經過半年訪談後,許多街賣者表示,對於這樣的行為感受是貼心的、感謝的。此時才稍稍舒緩心中部分擔憂:多付錢與協助販賣這類舉動,所傳達的大抵是溫暖與正面能量。而超過定價的差額與付出,我相信有其附著的價值。儘管大多數人可能是手頭並不寬裕的小資族,卻仍願意在口袋裡還有些銅板與小鈔時,分享給更有急需的對象。有時更會在回家後,打篇文章附圖,分享這位街賣者的資訊與故事,邀請更多人參與協助,且通常會獲得廣大迴響。
從這樣彼此具有一定默契的街賣互動,延伸來看沸沸揚揚的「布丁三姊弟」事件。在那之前只有從新聞報片段得知:三位姐弟先後經歷單親與母親過世,必須與外婆在路邊販售自製布丁維繫生活。但最近卻被網友爆出他們是利用愛心賺取金錢,真實生活其實購買了許多奢侈品等卦。
到底是網友認定的三姊弟「濫用愛心」,或是有一派論述為大眾對其收入「過度干涉」?以這一年陪伴與研究弱勢銷售的微薄經驗,我認為可以「資訊不對稱」、「同情消費的限制」和「選擇的自由」這相扣並存的三點做為討論與延伸。(在此不加入尚未被證實的言論,例如:三姊弟家境其實很不錯)
首先是資訊不對稱,這也是最多網友所在意的點
「觀感很不好,濫用台灣人的愛心」
「本來還很同情的,濫用愛心真的很過分」
當閱聽大眾憑藉著各來源得知訊息時,第一時間通常是選擇相信並立即擴散分享與注入協助。但發生與當初預期或所知內容不符的狀況時,會有受騙感也是無可厚非。曾聽過有人因此主張要「認證弱勢」,確保是跟「真的有需要」的人消費。但實際接觸過後,才會發現弱勢並非專屬於「特定族群」,反而是十分流動、無法預期的狀態,該如何判別並隨時追蹤呢?
「觀感很不好,濫用台灣人的愛心」
「本來還很同情的,濫用愛心真的很過分」
當閱聽大眾憑藉著各來源得知訊息時,第一時間通常是選擇相信並立即擴散分享與注入協助。但發生與當初預期或所知內容不符的狀況時,會有受騙感也是無可厚非。曾聽過有人因此主張要「認證弱勢」,確保是跟「真的有需要」的人消費。但實際接觸過後,才會發現弱勢並非專屬於「特定族群」,反而是十分流動、無法預期的狀態,該如何判別並隨時追蹤呢?
而這便接續討論到同情消費的困境,
「我覺得我都比他們窮了」
「我也有買過,吃起來像水加了太多的布丁粉布丁」
無可避免,營造同情氛圍的時常來自於彼此關係不對等,當感受到「狀況好轉了」,許多人便會停止支助,但卻可能使賴此維生的弱勢者頓失依靠。而這也使一些NPO或個人必須維持匱乏的形象的原因。金錢援助不必是永久的,支持協助轉型與培力、形象翻轉,才能使人有能力自給自足。
「我覺得我都比他們窮了」
「我也有買過,吃起來像水加了太多的布丁粉布丁」
無可避免,營造同情氛圍的時常來自於彼此關係不對等,當感受到「狀況好轉了」,許多人便會停止支助,但卻可能使賴此維生的弱勢者頓失依靠。而這也使一些NPO或個人必須維持匱乏的形象的原因。金錢援助不必是永久的,支持協助轉型與培力、形象翻轉,才能使人有能力自給自足。
澄清資訊、了解過度同情消費困境並加以改善後,才有足夠穩固的立基點探討選擇的自由。
許多弱勢者必須以既定形式出現來兜售商品維生,此般無從選擇的匱乏其實非常廣泛,為養家無法辭去不喜愛的工作、繼承太多期待缺少自我意志,99%的你我皆受困於如此的體制之中。當限制對方擁有資源時的用途(先前主動承諾專款專用例外)換角度來思考,這仍然是傳統由上對下的支配與指導。
許多弱勢者必須以既定形式出現來兜售商品維生,此般無從選擇的匱乏其實非常廣泛,為養家無法辭去不喜愛的工作、繼承太多期待缺少自我意志,99%的你我皆受困於如此的體制之中。當限制對方擁有資源時的用途(先前主動承諾專款專用例外)換角度來思考,這仍然是傳統由上對下的支配與指導。
關於布丁三姊弟事件,或往後路上網上遇到相似的身影,施與受雙方皆須負起責任,提出需求者要誠實說明弱勢狀態,而消費者也須確認完整資訊後再做判讀(不過前提當然是弱勢者能有平等的溝通平台與能力,這對於年長者或一些重度身心障礙者是十分困難的)街賣者常可能因找不到貨源直接在賣場採購或計算過收入過於不穩定後所做的權衡下,將一般商品訂價拉高,我認為人應該要足夠自主選擇,懷抱熱心的消費民眾真的可以思考過後,購買自己認為有其價值的商品:價值的範圍很廣,除了定價外,商品品質、包裝設計、身理需求、情感訴求等等皆含括在內。
良善、包容是許多人希望自己擁有的特質,但這樣美好柔軟的性格必須時時刻刻接受外在尖銳的碰撞,同時保持不懈。願我們能承受每一次受挫,不放大個案,檢視結構,使街頭明亮且舒適,並且屬於每一個人。
[1] 人生百味於2015年年中開始約訪實際從事街賣者與消費者,目前已訪問14位街賣者,其中包含獨立街賣與隸屬組織。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夥伴隨筆】 三姊弟布丁背後:弱勢銷售的三道陰影
Reviewed by Unknown
on
下午1:25
Ra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