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嶄新的街賣】「街賣者」的銷售心理:同情的矛盾


人生百味在試營運的過程中,每每在設計商品與撰寫文案時,都會不斷的思考到同情在新街賣裡的角色。
這一直是兩難:一開始,我們隱隱覺得,應該想讓街賣保持單純的銷售,盡可能的去除同情的成份。然而,真的是如此嗎?

▍1.同情的困境

在多數以慈善募款為主要資金來源的組織,對於捐款人的宣傳,往往需要以「匱乏」作為訴求,被幫助者的物質、生理、心理的匱乏、組織的匱乏
等,長期下來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策略上的,都必須對捐款者傳達「匱乏」的訊息,才能有穩定的資金支持運作,而捐款者的心態若不進步,這就會形成了一種困境「組織不能透過捐款改變匱乏的現狀」。

以同情的基礎的銷售,就好像是一種捐款,必需不斷的向消費者傳達自身「匱乏」的訊息才能得到生活所需的收入,因此買賣雙方其實很難形成真誠的關係,並且一旦讓消費者明顯的感覺到,你生活改善了,很有可能就造成這樣收入的減少甚至是終止。

▍2.渲染同情的矛盾

阿德:阿對不起我想問你,就說...我們之前要做牌子,就這個牌子要寫說你的故事...

街賣者A:哈哈哈...還要寫我的故事。

阿德:阿因為別人不知道你的情況麻,阿你要一個一個回答不是很煩嗎?做一個牌子放後面,這樣不是很...

街賣者A:唉唷,我覺得沒有必要。

阿德:你不想這樣做這些東西嗎?

街賣者A:我不想...

思賢:你覺得沒有必要?

街賣者A:我是認為說,個人的事情自己心裡知道就好了,也沒有必要說...刻意把它寫出來讓大眾知道,我覺得這樣有點太刻意了。


由於街賣者自己必須維持上述的平衡,他們可能會處在一種矛盾心態,一方面想藉由同情增加收入,卻又不想破壞平衡或被人認為自己在利用同情心操弄消費者。因此,街賣者通常會拿捏自己的平衡點,例如可以接受做簡單幾字的「同情板」,但做個份量較重的「個人故事板」就覺得為難,更排斥主動對消費者敘說自己的弱勢背景(違反社會互動常態,容易被認為另有動機,除非對方不是消費者,而是熟悉的附近店家、其他街賣者,或是主動關心的消費者)。

渲染同情的顧慮除了怕破壞隱性的同情關係之外,也可能是因為擔心弄巧成拙影響收入(只有一位街賣者比較明白表示這是尊嚴問題)。這種渲染同情的顧慮,自然會阻礙街賣者與消費者做更深的互動。

-小結

比起討論人生百味「想不想」在新街賣裡剔除同情元素,不如說「能不能」:因為側隱之心人皆有之,對弱勢者產生同情是自然而然的情緒,因此幾乎是不可能改變,也不需要改變。所以,在新街賣裡,同情絕對是需要被考慮進來的元素,而呈現方式的拿捏,就是我們的課題了

photo by 薛席德
【嶄新的街賣】「街賣者」的銷售心理:同情的矛盾 【嶄新的街賣】「街賣者」的銷售心理:同情的矛盾 Reviewed by Unknown on 凌晨12:29 Rating: 5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