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湯計劃】 2014/12/21 心得文
回到台灣,第一次實際參與石頭湯計畫。
心情,也有一百種味道。
首先是衝擊。以前,只會在書上、研究報告上「看到」街友這個群體,儘管描述地再生動、前因後果剖析地再深刻,想像力即便再豐富,也終究少了些溫度。
今晚,實際地把一碗碗熱騰騰的麻油蔬菜肉湯和桂圓湯圓,從洗菜、切菜、煮菜、整鍋整鍋運到台北車站大廳、分裝直到分送,每一句「伯伯,吃過晚餐了嗎?」「天氣很冷,這是我們自己煮的麻油湯,阿姨要不要一碗?」「大姐,小心燙喔,這裡面有玉米、蘿蔔、高麗菜和雞肉,請慢用」「伯伯晚安」,雖然也遇到了把我們趕走的阿姨,但也遇到了願意和我們分享他的人生故事的伯伯。
這個過程裡,我開始真正地「看見」街友。他們不再是民族誌裡田野調查的對象,而是活生生在你面前訴說生命經歷的人。他們更不是簡單的「街友」「這一群人」,每個人都有各自來到街頭的理由。「他們」其實不是「他們」,走近一點看,「我們」沒有那麼不同。我們都會笑、會覺得餓、會感覺冷、會思念不知過得好不好的親人、會有想要做一些事情的企圖。
真要說出彼此之間的不同,也許是運氣。百味團隊與志工們,很好運地有著相對健康的身心、成長在相對健全的家庭、受教於相對優越的學校、得到相對充足的社會資源。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團隊和志工們也是相對地好運,有了度過難關的機會。
然而,好運不是人人都有。在面對相同的困難時,也許是因為族群與性別的差異,也許是家庭和教育的先天條件,這些被迫在街頭上討生存的人們,對於如此沈重的結構限制,感到無能為力。
百味目前做的,就是在每個月的某一天晚上,接收了來自全台灣各地好心人士送給百味的多餘食材,召集一群很熱血的志工,一起把「剩食」變成「盛食」,分享給有需要的人們。透過分享,更能理解這些人們的處境,從此不再輕易地把每位流落街頭的人們,直接貼上「街友」的標籤或附帶其他未經檢證的污名。
每個人,都有活生生的靈魂,都有各自的苦衷,也各自有很需要被理解的故事。如果你不翻開這本書,你又如何能夠驟下定論,說這本書很難看呢?
除了衝擊,也很欣慰臺灣仍有這群熱血的志工,幫助百味團隊一起做到這些事情。更覺得值得的是,透過石頭湯計劃,百味團隊好像是撒下了許多顆美好的種子在志工們的心田,也許未來在不同地方遇到了有需要的人們,這群志工們也能想起今晚,當街友們拿到熱湯時的笑容與感謝。但也很矛盾的是,希望石頭湯計畫能快點結束,因為直到百味宣佈結束石頭湯計劃的那天,才代表不再有非自願的街友們,需要百味的幫忙。
最後,卻也是感受最深刻的是感謝。百味從來不認為自己在施捨,但在強調平等的關係裡,我仍感受到街友們所教給百味的,遠遠不是百味所能回饋的。至少對我來說,讀了再多的期刊論文,感受真的不如一個晚上的參與實踐。我深信,不管將來自己的路會如何前進,深入田野的這段經歷,實在無可取代。
謝謝今天所有遇到的人們。
【石頭湯計劃】 2014/12/21 心得文
Reviewed by Unknown
on
下午6:42
Rating: